ror平台_(ror官方网)_网站
咨询热线:400-066-2698
服务区域
服务区域
凯文·凯利:5000天后的世界
凯文·凯利:5000天后的世界 时间: 2024-01-03 02:41:54 |   作者: ror平台

  大约就是在互联网开始普及后的5000天时,社会化媒体开始步入我们的生活。现在,差不多也到了社会化媒体出现后的5000天。

  未来的5000天,会比之前的5000天变化更大。我们现在使用的科技,基本都有些历史了。就像我们身边的混凝土楼房和电路,都不是新科技的产物。在过去的5000天里,并非所有事物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变化的只是生活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已。这一小部分变化,会继续引发未来5000天内更大的改变。但是,世界上至少有95%的事物还会维持原样。

  我的焦点一直放在这不到5%的变化上,因为它们未来还会继续改变,而且基本都不会是物理性的改变。产业革命带来的主要是物理性的改变,比如修建水坝、摩天大楼、宽阔的马路,改变城市布局等。但是未来不再需要这些改变,全世界人口都会呈减少的趋势,基本的建设已经没有增加的必要了。

  未来的改变主要发生在精神领域。比如我们的交往模 式、休闲方式、对自己的认知、人生观、与别人建立联系的方式等。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该如何理解万事万物,该怎样追求真理、推动科学的发展,这些才是将要发生改变的部分。这些改变并不容易看出来,但确实会在未来5000天内发生。

  人类对科技的态度有点过于谨慎。我们很少去关注落后科技的弊端,而总是在担心新科技可能会带来的风险, 不会对新科技的风险与旧科技的弊端作比较。我们该对新的科技持有更加公平的态度。无论是太阳能发电、数字货币、基因工程还是AI,我们都应该把它们的优缺点拿来和既有科技的优缺点进行对比。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也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都在不断摸索,与其他几个国家作比较,寻找自身优势。长久来看,这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

  当人口可以在全世界随意流动,语言也不再是障碍时,各地就会努力强调自己的优势,并以此招贤求能。例如,东京就会想尽办法展现自己的魅力。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再过100 年,在日本,除东京以外的地区就会变得人口稀少。前不久,我和妻子在四国做了环岛深度旅行,发现因为年轻人都涌入城市,农村人口急剧减少。甚至在有的地方,汽车站上摆着假人装点门面。 中国的情况也大体相同,有些村庄里只有老人和儿童,青壮年都外出去深圳、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打工。不用等100年的时间,这样的村庄就将永远消失。不仅在日本和中国,全世界都一定会出现城市不断扩张、农村不断消失的景象。

  未来,人们会选择在大城市生活,城市以外的平原会成为粮食生产的区域,另外的地方都将恢复自然的面貌。人们在高度发达的都市中安居乐业,郊外自然环境优美,农庄分布其中,农庄里的机器人辛勤劳作。

  未来还会出现类似深圳这样大量聚集特定产业的城市。 深圳遍布制造业工厂,这样的布局其实非常科学,而且高效。深圳并非主打软件,而是主打制造业,相当于集中了软件 研发企业的硅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产业生态。同样,美国的波士顿作为机器人开发的中心城市,聚集了大量机器人领域的初创企业。两个城市的定位如此分明,所有人都会形成一个固定印象:“想从事机器人制造就去波 士顿,想做家电行业就去深圳。”城市定位有助于汇集更好的资源。比如美国的南加州一带就形成了电影工业的集 群,有志于成为导演和明星的人一定会首选南加州。

  21 世纪还会形成很多以某种产业为核心的城市,想要从事相关产业的人也会将其作为第一选择。比如提起设计,大家就会将目光投向阿姆斯特丹。至于东京,它也许能成为机器人产业的中心城市。

  城市在形成产业定位后,能更好地调配人才及资金。这样的超级城市人口会达到几千万,并辐射周边,比一般单个城市占地面积要大很多,类似于东京的首都圈、旧金山的湾区、珠三角地区、纽约都市圈,多个城市共同发挥城市功能。

  我曾经引用过别人说的一句话,“国家,在处理小事的时候显得太大,在处理大事的时候又显得太小”。我一 直认为,城市应该掌握主导权,而不是国家,这样才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比起国家,我更希望看到充满动力的城市 蓬勃兴起,在世界各地出现超级城市,并且形成超级城市的合作网。现在,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来自城市,这里聚集财富,各式各样有趣的新事物也在这里兴起。

  未来,城市必然还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城市人口也会不断增 加。如今城市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50%以上,将来会增加到 75%。因此,很有必要为了配合这一趋势研究出新的政策。

  在遥远的未来,这种趋势会愈发明显。因此,需要有新的政策保障流动人口的权利,要调整现有的法律和税制,以便人类能前往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城市生活。如果谁都能自由地择地而居,城市之间就要在吸引力上相互竞争了。

  到了2070 年,全世界人口开始减少,而且会逐年递减。因此,城市会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人口数量而展开竞争。而从这个节点开始,再发展下去,未来世界将会成为我梦寐以求的样子——城市的权力超过国家的权力。这一点和现在加 利福尼亚州能够左右美国的国家政策有些相像。

  此处以加利福尼亚州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规定为例来说明加州政策怎么样影响到美国的全国政策。加州对环保的要求比别的地方都要严苛。因为加州面积大,汽车保有量高,汽车厂商又不愿意按照两套标准生产汽车,最终加州的标准成了美国全国统一的标准。

  如果一个城市的环保标准远比其他城市严格,那么最终结果就是其他城市要提高个人的标准。这一个模式也适合其他领域。比如,欧洲推行最为严格的个人隐私保护法 后,其他几个国家也只能紧随其后。因此,我相信在多年以后, 城市一定能掌握绝对的主导权。

  AR和VR可以推动共同协作,因此可能有的读者会猜测,公司这种组织是不是终将失去存在的意义。甚至有人预测,未来自由职业者会增加,零工、短工会带动经济运转,所谓的“零工经济”会得到发展。

  技术其实是不断累积的,旧的技术并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当今社会虽然是脸书和谷歌等超大规模企业称霸的时代,但是街头巷尾依然会有那种夫妻二人经营的小餐厅。而且,小规模的公司和店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与以往相比有所增加。因此,由股东们支持的跨国企业并不会就此消失,甚至在已有大企业的基础上,还有可能出现其他大型组织。

  同时,自由职业者会慢慢的变多。目前地球人口在一直增长,这样的趋势至少还能保持 50 年。

  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未来是否会出现新的组织形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新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比如,在GitHub(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该平台上保存和共享程序代码及数据)上,人类能拥有松散的协作关系,没有人主导经营,也没有下达命令的上级。对于新的工作形式,我目前尚未想出一个恰当的名称。但是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组织通过新的形式创造财富。

  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会成为主流,并确定其主导地位。 但是,它并不会颠覆既有的公司形式,并取而代之,它会为人们增加一个选项。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形式有点像非营利组织。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选择公司以外的另一种模式。这种形式的特点就是结构非常松散,既有营利组织的特点,又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是一种扁平化的形式。

  如果一定要在现实中找到近似的模式,我觉得它可能和 Kickstarter(一个美国的众筹网站平台)比较相像。具体而言,一个人如果想要开发某个产品,可能会想到两种不同的方式:第一,创立公司筹募资金,发布产品;第 二,在Kickstarter上筹募资金。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出资人是投资人还是消费者。

  也就是说,Kickstarter 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不需要先成立商业公司,也可以筹募资金,开发产品。我们刚刚 探讨的新型组织,也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用各种方法和 途径一点点解决问题,补充自身的功能。

  我们这个时代最受人关注的技术产生于 35 年前,即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开始结合之时。为了推动协作生产,迄 今为止我们一直致力于发展可以加强交流和沟通的技术。现有的技术大都和协作生产相关,基本属于既有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而非全新的技术。

  在这个前提下,协作生产要求参与者必须面对面。这就是目前协作生产发展的瓶颈。人们必须进入公司才能完成协作。每一个个体的生产者并未掌握足够的信息,很多信息都是由上司传递下来。这一点在建筑等领域里表现得极其显著。

  但是,如果运用最新的技术,人们就可以和团队成员 共享所有信息,实现真正的协作生产。信息传递扁平化,不需要由上级提供。只要佩戴智能眼镜,所有人都能即时得到信息。每个人只需要各司其职,平等协作,不再有劳动形式的要求。无论你是全职还是兼职,甚至远程,都可以参与工作。这种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可以使工作的范 围得到极大的扩展。

  此外,如果需要面对面工作,那么一个区域内能够容纳的人数可能只有几十人。但是如果使用VR 技术,这个数量会扩展到几千人。美国指挥家埃里克·惠特克曾经组建了“虚拟合唱团”。通过线上远程的形式,来自全世界的 2000位歌唱家同时演唱一首歌曲,歌声也非常美妙。

  歌唱家们用实际行动完成了线下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协 作。这只是运用了协作生产工具的一个例子。如果再加上 区块链、、Github 等工具,协作生产必将更加便利。

  未来将会有慢慢的变多的人加入异地协作生产的队伍之中,相信伴随这一变化,还会出现更多的孵化机构。

  再次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一再肯定异地协作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但是我依然相信面对面的直接协作是有效且 有价值的。创客(maker)的线下活动就是一个例子。支 持创业的孵化器、想要更快地开发新产品的人会汇集在一起。这种形式效果很好,在未来也不会彻底消失。

  我想说的是,人们的选择多种多样。现在又多了一种 选择。我们要灵活运用过去的方法和新方法。我们可以配 合智能眼镜,和远在柬埔寨或越南的人们一起工作,以前 没有的、在虚拟的远程环境中开展的工作将会增加。同 时,面对面的线下活动也会被保留下来。创客和孵化器聚集的空间会一直延续下去,这对于创造出成果将大有裨益。

  无论是还是 Github,它们的问题都在于不涉及金钱,因此一旦开始和钱发生关联,事情就会变得非常棘手。确保双方的信用,这是相当耗费成本的。

  本文一开始就将区块链列为 AR 协作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些新技术使得协作生产中 的支付环节变得简单。这里所指的并非一般的公开技术,而是通过改进达到商业级别的技术。未来,所有的开发者必然都能得到合理的补偿。

  在一个非常公开的网络中,人们可以相互提供工作机会和创意。为了避免欺诈等恶意行为,我们需要使所有活动都可以被追踪。假使有人在完成了一项工作后,工作成果被淹没在了系统中,或者被人恶意清理,只要使用区块链技术,他的工作就能够得到确认。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完成者,工作和工作的完成者不会被随便分割开来。

  区块链在公司也同样可以应用。目前公司的财务处理 都是一次性的,以每月、每周或者每日一次的方式结算。 但是实际上所有的数据都在实时发生变化,如果使用区块 链技术,所有的结算都会在发生的节点得到及时处理,以 此实现实时性财务结算。

  不仅如此,对个体而言,区块链也十分有意义。它可 以确保我们在不与他人共享信息的情况下,依然保有个体 属性。使用区块链后,人们无须公开自己的全部数据,也可以被有效识别。

  配合指纹、声音或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手段,个体的信息和数据就能做到仅对有权限的人群公开。因此, 区块链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网络安全性。

  人们说日本现在已经进入了“百岁人生时代”,在不 久的将来人们要到 70 岁以后才能退休了。也许有人会担 心这样的老人家怎么能跟得上技术的迭代呢,又是 AR 又 是 VR 的,对老年人来说,肯定会很难驾驭。

  但是,我作为一个快 70 岁的老人,要对此表示反对。 我知道新技术会稍微费点力气,但并不是完全无法掌握。 可能现在的确有些老人不愿意主动接触新技术,这个情况未来也会发生改变。

  我的孩子都是20多岁的年龄,我想等到他们70多岁的时候,应该不会在面对新技术时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就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他们希望如此,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文化。此外,70 岁就无法学习新技 术的这种假设也有些荒谬。人们觉得老年人会固守自己的 知识领域,会趋于保守,这对年轻人来说其实有时也有很大的益处。

  我对于 70 多岁的求职者会少一些担心,我更担心的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和七八十岁甚至百岁老人一起去 求职。我最担心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何从七八十岁甚至百 岁老人中胜出并找到工作,也就是如何确保年轻人有工作岗位。

  假如老年人能够自如地运用最新科技,年轻人将情何以堪?如果一个既有经验又有阅历的老人同时还掌握着最新的技术,恐怕世界上将不再有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年轻人势必要输给年长且经验丰富的老人。这是我最担心的。70 多岁的人现在也完全 可以应对新科技。我本人马上就要到古稀之年了,较之以前,工作的心气有增无减。

  如今日本已迈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世界上很多国家也 将面对这一现实。美国如果不接受更多的移民,也无法避免年轻劳动力的缺失。事实上,无论如何,老龄化都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进程。如果没有新生力量的加入,我们就需要对70多岁的人口进行继续教育,探索让他们代替年轻的生产力的可能性。

  如果发展到那一天,我们对工作的定义势必会发生改变。何为工作,我们对工作的期待是什么,工作报酬以何种方式领取,都会发生变化。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思考工作应有的状态,思考工作是否应该是需要忍耐的,是否一定会伴随伤害,并且开始积极地探讨我们应该如何消除工作的负面影响。其实,现在是时候重新定义“工作”了。

  倘若有人问我是不是还在工作,说实话,我感觉自己又像是在工作,又像是已经退休。这可能是我自己的工作性质造成的。不过,很多人是不是也可以把他们愿意做的事情视为工作呢?比如帮助他人,教育儿童。自己愿意全情投入的事情,是不是就不是“工作”了呢?

  由此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 工作和娱乐的界限终会消失。二者终有一天会完全重叠,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财富层面,我们终将无法界定到底是在工作还是在取悦自己。这将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经历所有必经的阶段。对现在的老龄人群而言,若需要每天上班打卡,在单位耗到下班,并且只有以此为代价才能拿到工资,恐怕也很不现实。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

  我一直认为视频网站非常适合进行教学活动。不过,这种形式还属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如果AR眼镜等智能装备得到普及,视频网站就能实现和在教室中一样的教学效果。

  此外,视频搭配AR和VR,能够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媒介组合。一个人想学习操作时,只要看视频模仿别人的动作即可;想要学习化学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制作分子模型,可以在模型里面走走看看,也可以把模型拎起来转一转。即使不是自己动手,所有的实验也都可以近在眼 前。这才是最强大的学习媒介啊!等到了人人都拥有智能眼镜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分享出去,打造在线课程。这样的形式也会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容易坚持下去。

  由谷歌的彼得·诺维格和斯坦福大学的塞巴斯蒂安·史朗等知名研究者主持的在线万以上的学习者,受到众多人的关注。若使用自动翻译功能,那么语言也不再是障碍,使用任何语言的学习者都可以轻松参与。在此基础上,如果再使用AR或VR技术,我们就可以模拟实际情景,拥有实际的体验。这样的组合将会成为强有力的教育工具,甚至可以承担大学的普通教学任务。

  在美国,AR正被用于减少种族歧视。因为通过AR,我们大家可以改变外貌。你可以变成黑种人,我也可以变成日本人,完全不受限制。如果变成另外的样子,你就能切实感受别人对你的反应,这样更容易和其他种族和其他国籍的人产生同理心。

  很多公司都将运用AR的这一功能进行员工培训。如果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中也加入这个环节,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教育市场。在培训中,公司可能还需要购买配套的微软开发的智能眼镜(Hololens 2),这又是一个市场。在 美国,员工培训是个大问题。我妻子之前工作的企业要求员工每周至少完成四个小时的培训,涉及内容也很广泛,包括如何防止性别歧视、安全培训和法律培训等。如果使用VR和智能眼镜,那么研修培训就不仅仅是旁观了,而是可以切身体验,这样能够加快培训进度,同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尽管我刚刚强调了在线教育的优势,也提到了这个领域蕴含的无限可能,但是对年轻人来说,学习不是唯一的重点。他们需要在学习的同时开阔眼界,这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即便未来可以戴着智能眼镜上课,孩子们也需要进入校园,和伙伴们共度时光。因此,也许未来大学的数量不会继续增加,但是也绝不会就此消失。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都可以参与线上课程,学生们甚至可以坐在大学教室里参与在线课程,然后和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以增强学习效果。

  不仅是大学,高中也可以引入这样的形式,成立项目让学生一起学习。比如高中生现在都很喜欢的机器人竞赛,高中可以每年设定新的目标,和其他学校的项目组竞技切磋。

  这个形式尤其适合物理、计算机科学和设计等领域,学生可以共同参与,亲自动手完成项目。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只有自己动手组装过一次发动机,你才能明白这有多么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探索组装的原理,努力研究涉及的公式,并且会充满干劲儿。

  总而言之,未来教育的形式会发生三个变化:第一,充分利用视频平台,平台用户既是教授者也是学习者。第二,使用 AR 或 VR 技术,在进入虚拟世界的同时,增加空间要素,保持运动感觉,激活大脑,实现安静读书无法 达到的效果。由于体验活动可以刺激到深层大脑,因此学习效率会更高。第三,出现以项目为主导的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某个任务。这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这既可以在大学校园内进行,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

  AI自动翻译技术如果能达到同声传译的水平,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首先,商务活动和旅游活动都会发生极大的变革。人们无须学习英语,苦练对话,只要戴上耳机就可以在美国旅行,而且无论在哪里都能做到和当地人 无障碍交流。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接受更多的挑战。设想一下,一个只会日语的人,也能没有顾虑地前往只说俄语的地方,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

  如果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即时翻译装置,旅行者的足迹将会遍布世界。这件事情的意义非同寻常,人类能 走出自己的文化圈,去接触和拥抱不同的文化。

  我一直认为政府有必要鼓励年轻人出门旅行,甚至应该为此设立援助资金和机构,甚至要求每个国民都完成为期两年的旅行任务也不为过。无论男女,也无论是否身体 上有残疾,人人都应该在高中毕业后,在18岁之后的两年里拿出专门的时间去旅行。服兵役、做医疗援助、从事教育工作,甚至前往海外参加维和运动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政府可以拿出专款进行资助,那么这将是一件使所有人受益的事情。美国人会因此结交海外友人,并且学会了解和接受不一样的价值观。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纪,都能够最终靠旅行丰富自己,这 时我们迫切地需要的就是一个语音翻译装置。它可以让人们展开超越国界和种族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帮人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工作的机会。例如,一个不太会使用英语的印度 尼西亚的优秀程序员也能自由选择工作的国家。如果每个人在耳朵上都配有自动翻译机,语言就不再是找工作时一定要考虑的因素。

  由于自动翻译机的出现,世界上优秀的人才会聚集起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硅谷一直渴求优秀的人才,我女儿所在的公司位于旧金山,为吸引人才甚至会奖励介绍人才来公司就职的员工一万美元。

  因为公司之间为了争夺人才的竞争极其激烈,所以招兵买马并不是一件易事。程序员、精算师、对于某一特定领域极其精通的法律顾问、知识产权律师等,都是公司急需的人才。如果将人才市场扩大到全球,那么不会说英语的人也能够最终靠远程办公完成工作。那该有多棒呀!

  自动翻译机能解决与人沟通交流的问题,VR 可以让每一个人在工作时都身处同一个环境,与以往相比,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更深入,协作感和共情能力也会更强。

  人类的文明不就是这样一点点发展到今天的吗?从早期的人类社会开始,人们学会了合作和交流。在狩猎采集社会,人们形成了部落,并慢慢地发展为农耕社会。这之后诞生了城市,在协作与互助的基础上,科学和知识得到了 发展。新的科技将会促进增强人们的共情能力,也会让沟通更有效。人类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前进,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广州地铁今起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客服称随时可举报,市民:盼有配套处罚措施

  比数据?特雷-杨12月场均30.4分12.2助4.4三分 三分命中率42%

  宝宝睡醒不哭不闹看着妈妈,乖巧的样子可爱极了,“这个宝宝应该是来报恩的”

  人类幼崽跑到美女姐姐身边,被人怂恿摸小姐姐的腿,单纯的对美好事物的爱慕和向往之情

  宝宝听到广场上的嗨曲,在妈妈的怀里跳了起来,娃:妈你放开我 我要下去跳。